手持式3d掃描儀是一掃描儀小型化的應用,是隨著計算機軟件的發展,電腦可以進行實時拼接,采用的移動式的3d掃描儀。該類型的3d掃描儀具有方便易用、多用途、高性價比的特性,技術日趨成熟,已廣泛應用于文物保護、藝術品開發、雕塑制作、工業設計、數字化技術教學、汽車覆蓋件測量等領域。
很多手持3D掃描儀的掃描鏡頭采用的是PrimeSense技術,如Kinect體感設備、手持式掃描儀、桌面3D掃描儀等。應該說PrimeSense的解決方案成為3D掃描大眾化的福音。3D掃描儀如何生成物體的數字模型呢?
手持式3D掃描儀繞物體一周,此時掃描儀獲得物體的空間信息,包括深度(depth)和顏色(color)。深度信息用來確定物體表面每一個點在空間中的位置,顏色信息用來記錄每一個點的色彩。3D掃描儀在不同角度,會記錄物體的若干幅位置信息。軟件將這些位置信息比對(align),來獲得整體的位置信息。軟件融合(fuse)所有的位置信息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物體,這時建模才算完整。
完整的3D數字模型是由許多的小三角形拼合成物體的表面,因此3D掃描儀能夠獲取和生成的小三角形數量與掃描精度有直接關系。三角形數量越多,掃描精度越高。位置信息處理完畢,還有表層顏色。這一步軟件將顏色信息附加到數字模型上,叫做蒙皮(texturize)。
然后,把結果導出成為3D文件格式,例如STL、OBJ等,可以在Maya、AutoCAD、3DMax等三維建模軟件中編輯,也可以直接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。包括手持式3D掃描儀在內,當前大多數的消費級3D掃描儀都是實用的PrimeSense技術,數據采集原理大同小異。